currentVeRSIo
111
222170009FF
微信号
功能介绍 你所赚的每一分钱,都是你对这个世界认知的变现;你所亏的每一分钱,都是因为对这个世界认知有缺陷。少操作多看看,多读书才能让你的技术变成钱。
本文摘自公众号点拾投资(微信号:deepinsightapp),作者朱昂,点拾投资专注于中国及海外新兴领域的互联网、消费、金融等行业研究。
前言
前一段时间见了一个老友,他问我:“你翻译了那么多海外投资大师的文章,自己有什么切身的体会?”事实上,这个问题正是我自己过去半年不断思考的。从最早就开始翻译《富可敌国》的英文版,到后来的《金融怪杰》以及《阿尔法大师》,每年巴菲特给股东的信都会看几遍。对于投资大师的一些想法,也有了一些新的认识和思考。“巴菲特和索罗斯们”到底教会了我们什么?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些新的感悟。
/ 01 / 投资大师的共同点:活得很长
下面这张图非常经典,里面涵盖了一些比较重要的投资大师的长期回报收益率。这些大师有着不同的交易风格,基本面选股、宏观对冲、量化等等。但是可以看到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活得很长。
基本上这些大师的平均可追溯业绩在30年左右,最少的也有10年以上,最长的就是巴菲特,超过了55年的可追溯业绩。这一点是给我启发最大的。无论什么投资风格、方法、甚至性格,能够成为真正影响到后人的投资大师必须有一个特点:活得足够长。
巴菲特是真正践行“活得足够长”这个真理的,他的身体状况非常好。在接近90岁的高龄依然思维活跃,亲力亲为做投资。而巴菲特的个人财富,也经过时间的洗礼发扬光大。在他30岁之前,他的财富“只有”100万美元。越到后期,他财富的积累就越惊人。
表面上,“活得足够长”是一句废话,但背后却是所有投资大师之所以伟大的原因。我们不会记得那些一两年做得很优秀的人,甚至彼得·林奇接班人比尔·米勒也因在金融危机中遭遇滑铁卢而逐渐被大家遗忘。
《对冲基金风云录》这本书说过,只要活过三年的对冲基金基本上规模都不小,收益也不错,但是问题是每年有三分之一的对冲基金在第一年就被消灭了。那么我们反过来思考这个问题,如何能成为活过三年的对冲基金?
/ 02 / “活”得长靠什么?对于风险的剥离
过去我们一直拘泥于对比索罗斯和巴菲特。这两位投资大师年龄一样,投资方法完全不同,的确有许多可以对比的地方。但其实我们忽略了他们的共同点:在投资中他们都是很“胆小”的,做的都是确定性投资。
大家对于索罗斯津津乐道的就是狙击英格兰银行和东南亚金融危机。其实背后的逻辑都是基于定价机制的非市场化。索罗斯相信的是市场经济,当他看到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发生冲突的时候,后者最终会大概率取胜。本质上索罗斯做的是一种低风险投资。像当年英镑和泰铢的贬值,连其央行内部的成员都承认本国货币会贬值。索罗斯让人敬佩的是,在低风险投资的时候他敢重仓出击。
我们再看看巴菲特。关于巴菲特的投资案例非常非常多,其本质也是低风险投资。在金融危机的时候,巴菲特说了一句话:Buy American, I am。巴菲特买了什么?他重仓了高盛。巴菲特曾说,如果美国最终只有一家投资银行活下来,那必然是高盛。但是巴菲特买的其实是高盛的优先股,而不是正股。如果看过《大而不倒》就能理解巴菲特的投资策略:即使在金融危机这种大甩卖的时候,他做的也是低风险投资。不追求最大的回报,而是确保守住本金的前提下能有收益。
/ 03 / 对冲基金的发展史,就是寻找“风险剥离后的收益”
我们再回到《富可敌国》这本书,从第一章的对冲基金创始人琼斯(A.W. Jones),到后面的西蒙斯(James Simons),其演变就是不断寻找风险剥离后的收益。琼斯是对冲基金模式的创始人,虽然不是他开创了做空和杠杆,但却是最早运营这种对冲基金模式的。而这两个工具正是在纯多头思维的市场,有效剥离了部分风险,获取收益。
书中举了一个很好的例子:假设两个投资者都从1w美元开始做。一个运用做空和杠杆工具。那么首先,他的杠杆就让他拥有2w美元的投资。他做多13w美元,放空7w美元。这样他暴露在市场的风险只有6w美元。而另一位投资做多8w美元,保留2w现金,在市场也暴露8w美元的风险。假设市场上涨20%,由于他们的选股能力一样强,看多的股票涨了30%,跑赢大市,而另一个做空的股票也只下跌了10%。那么运用杠杆的投资者的利润就是3.2w美元,而且市场风险还小。而普通投资者的利润只有2.4w美元,而且暴露了更多风险在市场上。加杠杆不是赌博,核心逻辑也是基于更小风险暴露的投资,放大收益率。
在此之后,我们看到每一位投资大师都在通过研究方法、投资工具的创新,来获取剥离风险后的收益。比如后面的老虎基金罗伯逊,他最初的成功也是来自于对小市值股票的基本面挖掘。因为那时候大部分券商主要覆盖大市值、流动性好的股票。小市值股票本来估值就折价,风险很低。而一旦挖掘到好公司,收益率就会很高。
/ 04 / 滚雪球的最核心要素:低风险投资
以前看巴菲特的滚雪球,仅仅理解表面因素,要走很湿的雪和很长的坡。事实上,巴菲特能够滚雪球最重要的部分就是低风险投资。
今天如果我随便买入一个股票,其上涨和下跌的概率可能都是50%。很多时候高收益伴随着的就是高风险。一个股票有上涨100%的可能,往往也会有下跌50%的可能。许多人在做投资时,就是不断追求高风险回报。比如去赌短期催化剂,去押宝某条赛道,或者去获取别人不知道的信息。这些方式都伴随着极大的不确定性,最后逐渐会回归到50%的抛硬币概率,甚至很多时候因为人性的弱点,概率连50%也不到。那么长期来看,收益率就是均值回归。
而巴菲特就是找到一种能够持续低风险的投资模式。巴菲特办公室里面放着前波士顿红袜传奇球星泰德·威廉斯第一次比赛的照片。可以说,他是巴菲特最最崇拜的体育明星。那么泰德究竟是何方神圣呢?他是美国职业大联盟中最后一个年度打击率在40%以上的球员。他甚至能够在39和40岁的运动员高龄,连续两年获得美国联盟的打击率冠军。泰德曾经说过一句名言,“要成为一个优秀的击球手,你必须等待一个好球才去打击。如果我总是去打击幸运区以外的球,那我根本不可能成为棒球名人堂选手。”
所以这么多年,其实巴菲特真正买入过的十倍股不是那么多,他也从来不推崇tenbagger(十年翻十倍的股票)。他的核心模式就是不断获取风险剥离后的收益,每年哪怕就那么一点点,但是这种模式可以持续,可以滚很多年。那么时间越长,巴菲特的雪球就越大。
以前有个朋友跟我说过一句话:坚信长期的力量。我认为背后也是这种思路,寻找长期可持续的模式,让时间成为我们的朋友。时间越长,大家看到的差距越大。
写在最后
投资越是到最后,对于风险的敬畏之心就越强。那些伟大的投资者在每做一次投资的时候都会思考风险在哪里,巴菲特是最厌恶风险的。但对于风险的厌恶,并不等于他不出手,而是耐心寻找最确定、风险最低的时候,再运用金融工具,做低风险确定性投资。那些失败的人,他们身上的问题就是投资方法出现了“不可持续”的问题,这个问题在多数情况下都是出于对自己的过度自信。
而这些,才是那么多投资大师真正教给我的。如同《西部世界》里的那句经典台词:Mozart, Beethoven, and Chopin never died. They simply became music. 真正伟大的投资大师,就是留给后人的那些可持续投资方式。
《缠中说禅》:教你炒股票108课全
请识别二维码,进群交流
阅读
在看
前往“发现”-“看一看”浏览“朋友在看”
已发送
最多200字,当前共
发送中
留言
正在加载
以上推荐为优质及原创文章
微信扫一扫关注该公众号
本文标题:老虎外汇:避免一次爆仓就被市场判“死刑”,首先你要……
本文链接:https://www.91pjz.com/guanyu/jys/12730.html
免责声明:文章不代表91联合立场,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谨防风险。
版权声明:本文来源于91联合网站,转载请注明出处!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