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近日,上海直达软件有限公司总经理金星耀受中国期货业协会邀请,就期货跨境交易的信息技术建设专题,结合自身10年以上的软件开发和管理经验,从信息技术、硬件通道、接口技术等方面探讨了构建跨境交易平台的关键点。
在当今世界经济中,期货市场已经成为全球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最活跃的组成部分,在整个市场经济体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期货市场积极贯彻执行国家改革开放重大举措,推动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跨境交易成为大势所趋。
跨境交易可以让更多的交易者参与到期货市场,让期货价格更充分地反映国际供求关系,进一步提升期货市场价格发现的效率和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在此过程中,构建一个安全可靠、便利高效、成本可控的跨境交易平台系统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从信息技术、硬件通道、接口技术等方面来探讨构建跨境交易平台的关键点。
1
硬件通道连接
一是搭建交易通道。境外交易市场分布在全球各地,若想通过同一个终端去交易全球市场,就必须拥有完备的硬件通道连通全球交易市场。如果与第三方数据平台进行合作,由于关键技术不在我们这边,出现问题无法把控,因此要搭建自己的交易通道,这就需要我们在全球各地建立机房,通过专线线路串联全球交易市场,同时提供多条备份线路,这些线路之间通过动态路由协议在断线的情况下可自动切换。
二是在专线线路的传输速度上,最快线路应当是物理距离最短线路。例如直接从系统所在的国内机房直连至境外交易所所在地机房。以CME市场为例,由于CME交易量和波动都比较大,客户对交易速度的要求就比较高,可以采用COLO DMA直连专线,从上海直接连至CME交易所机房,通过CME交易所主机代管服务与CME的交易撮合引擎连接,实现了中国交易员在物理距离最短、速度最快、最优化的专线直连通道。同时也需要配备经香港中转以及经新加坡中转的两条专线线路,既可做备份又可做分流使用,可以更合理地分配资源,均衡线路的传输效率。
2
系统稳定性
随着跨境交易规模的不断扩大,作为支撑业务运转的交易平台,在处理大量数据及信息交换时,对数据的实时性、准确性以及系统的稳定性方面都有非常高的要求,同时网络系统的可靠性对于交易系统来说也至关重要。
在保证交易系统稳定性上,需要对交易数据进行实时备份,主备服务器可以快速切换,专线线路间进行备份切换,经纪通道备份以及主交易系统备份,通过在机房服务器设备上配置监听程序,当网络发生异常状况产生数据丢包或断开时,监听程序发出警报,网络设备自动切换到备份线路连接;在主系统宕机的情况下,程序也可自动切换到备份机,从而保证交易系统正常稳定运行。
3
接口技术
跨境交易系统将全球交易所整合在同一套交易平台中,其所涉及的接口类型众多,接口技术和协议规范错综复杂。每接入一个交易所须严格按照交易所的接口技术文档进行接口开发、模拟测试、交易所认证,再经由大量实盘运行才能开放交易。而同一交易所有时会提供多种接口,技术开发及测试的工作量会由于接口的数量而成倍增大。除了交易所提供的接口,为了确保交易的稳定性还要考虑主备份线路,这就涉及接入第三方系统接口,系统上线后又会面临各个接口的更新和升级,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开发的工作量。
另外,境外不同的交易所对外提供不同的API接入模式,选择何种模式首先要研究并且实现交易所提供的接入方式。以CME为例,CME的特点是交易品种众多,其相关的期权合约也非常多,从而导致行情流量极大,所以交易所在下单速度与系统复杂度之间,提供了两个选项:MSGW,下单速度较快,系统复杂度高;CGW,下单速度较慢,系统复杂度低。我们需要根据自身交易平台的实际需求作出选择,在速度与功能之间寻求平衡点。
除此之外,SGX(新加坡交易所)的接入也是提供两种模式:OMNet的接入方式,这种方式不适合程序化交易;另一种OUCH/ITCH 接入方式,在下单速度和行情速度上都要快于OMNet的方式,但其所能提供的功能相对较少。所以,选择何种模式要根据自身需要,这样才能给不同交易需求的客户群体提供合适的解决方案。
在接口开发过程中,一些技术难点和重点需要特别解决,比如HKEX(香港联交所)对单个ID有TPS的限制,如果1s发送5笔下单请求,HKEX则会自动处理为每200ms一笔排队报单,用户会明显感觉下单返回速度变慢。对此解决方案就是使交易系统能够并联多个交易ID,从而增加系统的吞吐量,在系统的并行处理速度与系统复杂性之间不断地优化。所以,交易平台是经过时间的沉淀,在不断尝试改进的过程中,逐渐稳定提高系统的速度和稳定性。
4
数据压缩技术
跨境交易系统因为连接的期货、证券交易所众多,系统接收的行情数据量非常庞大。这些数据一方面来源于各交易所众多的交易合约,另一方面则是有些境外交易所提供无限制无损行情数据,并且不做每秒数据量的限制。例如,CME这类支持24小时连续交易的市场,每日的行情数据量非常巨大。在确保各交易所之间行情数据互不影响的前提下,采用无损压缩技术来降低数据的流量;
在数据压缩过程中,通过不断的技术调优,确保系统5×24小时高效处理各交易所的实时行情数据,同时确保压缩后的数据能够兼容下游客户的使用;另外一种处理方式就是提供多种消息协议选择,针对不同需求的客户群体,可以选择发送不同等级的行情数据,包括发送的合约数量、行情数据频率以及行情数据种类等,在能满足客户需求的基础上,最大程度节省资源开销。
目前,全球各交易所在行情数据接入、传输和分发时,都制定了各自的传输协议规范,例如港交所的OMD以及CME的FIX/FAST协议等。以CME市场为例,CME的市场数据平台基于FIX/Fast规范和协议,其平台分为两部分:市场数据组MDG和服务Service。MDG由一系列的UDP通道组成,通过这些通道发布市场数据消息。跨境系统在接收行情数据包时,需要对MDG实时通道A和B均进行监听,分别从A和B通道接收数据,通过消息编号进行检查和处理数据是否丢包,如果发生数据丢包的情况,可以连接重传通道,请求恢复相应编号的数据包,从而保证传输数据的正确性。
5
复杂的交易规则
交易规则在不同的交易所,以及不同产品类型之间都不相同,交易所及其产品类型数量之多也正体现了交易规则的复杂性。以下单指令为例,一笔定单的下单类型、可输入价格范围、可下单数量、可交易时间段以及各类报单返回状态、返回错误指令代码、返回状态更新等,都必须针对每一个市场的每一种产品类型逐个理清。越复杂的业务逻辑必然会使程序代码更加复杂,技术工作量增加。
例如CME的国债合约,由于国债合约为非十进制价格,所以它的行情价格在连接不同接口时的价格换算规则都不相同。又如港交所的交易时间段问题,在开盘前、竞价时间段、盘中交易、收盘前和收盘后等细分多个时间段内,对于下单、撤单、改单等操作的限制都不相同,需要特别注意各交易时间段的详细交易规则。
因此,作为跨境交易平台需要在同一个交易系统中支持全球各期货、证券市场的交易需求,解决各交易所商品交易规则纷繁复杂的问题,实现账户资金、持仓、成交等数据“通用”,就需要在功能及技术实现上做好系统功能设计,最终提供给客户的是一套简单易用的跨境交易平台。
在交易结算方面,每个交易所也都拥有自己的结算规则,在全球交易市场结算时间及结算规则两点上也需要做到逻辑定制但操作统一的效果,即市场结算规则与计算方式需严格按照交易所要求,但在运行中要实现无论哪个交易所何时结算都统一,只需一键操作,并且确保不影响盘中其他市场的正常交易。
6
提高交易速度
如今,期货交易平台发展的核心都是围绕着交易和系统的高速、稳定、安全展开。从设备配置、网络环境到交易软件、策略等,越来越聚焦到一个“快”字。在硬件设备上,通过提供更快的交易通道COLO专线来提升速度,降低网络延迟。在软件方面,针对下单指令发送与返回的处理技术进行优化。
随着跨境交易平台在技术上的不断成熟和完善,国内市场的不断开放,让更多的境外交易者参与国内期货市场的交易,必将会带动国内期货交易的发展。目前,国内商品期货的“扩容”明显提速,原油、PTA、铁矿石等国际化期货品种运行稳健。以服务实体经济需求为导向,中国期货市场必将迎来大发展的时代。
参考境外交易平台的发展历史,我们可以让有中国定价权的品种逐渐国际化,让更多的境外实体企业和专业交易员参与到中国期货品种的交易中来。在技术方面,由于国内的接口开发和境外的规则有所不同,为了更易于境外用户使用,可以采用境外比较通用的接口方式,比如采用FIX协议之类的接口给境外交易团队。
随着跨境交易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专业投资者对技术的需求越来越高,也希望更多的技术人员参与进来,让中国期货市场在全球金融市场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 封面来源:摄图网
本文标题:直达国际:中期协专稿:浅述期货跨境交易的信息技术建设
本文链接:https://www.91pjz.com/guanyu/jys/7320.html
免责声明:文章不代表91联合立场,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谨防风险。
版权声明:本文来源于91联合网站,转载请注明出处!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