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济正循环阶段,消费国依赖过度消费产生需求(债务和杠杆),以此拉动全球经济增长。产业转移升级,低端产业自消费国转移入生产国,保留升级后的高端产业。在收入的分配过程中,多数收入被上层分配走,剩余少部分分配给居民部门。负债也同样集中在居民部门。生产国接收到消费国的需求,生产,加工,制造,企业部门为生产而进行负债,债务主要集中企业部门。居民部门收入快速增长出现过度储蓄。
先讲两个基础定义,经常项目是指在国际收支中经常发生的交易项目,主要包括贸易收支、劳务收支和单方面转移等。资本项目,是指国际收支中因资本的输入和输出而产生的外汇资产与负债的增减项目,包括直接投资、各类贷款、证券投资等。
正循环阶段也正是消费国债务扩张的阶段,对外的债务持续积累。由于升级,消费国将大量实体经济转移出去,保留金融部门。内部需求通过债务和杠杆传导至生产国,资本从消费国金融部门转移至生产国和原材料提供国,导致出现常年的经常项目逆差(主要是贸易逆差)和资本项目的顺差。
生产国承接需求生产制造,在经常项目形成顺差,贸易顺差积累大量外汇储备(储蓄),外汇储备大部分购买近无风险的美国国债。依靠欧美金融杠杆带动全球总需求的扩张。美国经常项目逆差扩大,中国经常项目顺差扩大。带动产业转移,资本自消费国向着生产国和原材料提供国流动。
下图是2008年为应对次贷危机,美联储连续降息并进行三轮QE的货币宽松周期,全球资本流动的适应图。距离目前时间较短,来进行复盘还是较为容易。美国在2010年快速降息维持0-0.25的联邦基准利率,新兴市场由于当时的高油价输入通胀压力,因此短期利率较高且有提升空间。
套利资本从美国流入新兴市场,导致美元保持相对弱势。中国经历2008年金融危机的冲击,实行刺激消费端的4万亿。加强制造业产能过剩,无盈利空间。传导套利资本流入房地产市场,推动商品房价格上涨。
这一阶段,本币(人民币)升值持续升值,楼市持续升值。中国通过4万亿加大对于原材料的需求,带动铁矿石资产价格上涨,刺激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经济增长,带动商品货币走强。欧洲方面,由于美元的弱势欧元被动走强,希腊债务危机传导至整个欧元区,导致欧元汇率虚高,压制欧元区经济复苏。
现在来看债务收缩(出清)的阶段,也就是负循环阶段。消费国居民收入减少,无法覆盖债务出现债务危机。消费国为应对进行剩余产能出清,抑制消费需求,产业开始回流。中国产能明显过剩,引发债务危机。原材料国同样受到冲击,同时出现问题。债务收缩也意味着美国货币政策的收紧,资本开始自新兴市场回流至消费国。
金融杠杆的收缩导致全球总需求的萎缩,美国经常项目下的贸易逆差开始减少,中国经常项目下的贸易顺差降低。资本投资收缩,由新兴市场朝着美国回流。这一阶段全球发展遇阻,可能出现区域性或者全球性的经济危机。
在这种机制之下,消费国居民通过债务和杠杆过度消费。但收入的分配是自上而下,上层金融部门少数人(华尔街)分配收入的大部分,下层多数人得到收入的小部分。当大部分居民的收入无法覆盖日益增长的债务,债务和杠杆加到一定程度无以为继的时候(触及金融危机),下层多数人的收入被剥夺,债务和杠杆的规模被收缩。消费国开始收紧货币政策,短期利率提升对外需求明显降低,传导至生产国和原材料提供国引发需求不足,产能过剩,进而触及经济危机。
下图是2014年-2016年初美联储开始向市场释放收紧货币政策的资本流向。美国结束QE,明确将加息。而新兴市场由于低油价输入通缩压力,被迫使用低利率刺激经济增长。套利资本无利可图,开始从股市,楼市逐步撤离。资本的不断回流刺激对美元的需求,导致美元汇率保持强势。
在2010-2013年人民币兑美元持续升值后开始贬值,带动中国房地产价格的再次走高,而股市的泡沫化被快速刺破,引发股灾。为应对债务危机中国政府开始实行供给侧改革,出清剩余产能。不同于在上一周期应对危机的加大需求,供给侧的改革无法刺激原材料国的需求,澳洲和新西兰的经济走差,商品货币开始进入贬值。欧洲方面为了应该欧债危机,开始QE以及零利率刺激经济,维持欧元汇率的弱势,进一步助推美元的相对强势。
本文标题:外汇交易的基本面分析
本文链接:https://www.91pjz.com/zixun/2738.html
免责声明:文章不代表91联合立场,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谨防风险。
版权声明:本文来源于91联合网站,转载请注明出处!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