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镍价一度井喷式上涨,油价频繁上演过山车行情,表明大宗商品正在成为一种更加波动的资产类别。这将导致波动进一步加剧,投资者将被迫控制风险敞口或支付更高的对冲成本。
在疫情爆发前五年中,彭博大宗商品指数的每日波动幅度平均每年会有14次超过两个标准差。然而,在过去的一年里,这一现象发生了33次。
该指数的绝对日均波动幅度(absolute daily average move)在过去一年中上升了38%。其标准差从2015年3月至2020年3月期间的0.8%上升至1.2%。
深入研究还显示,彭博大宗商品指数包含的23种商品中16种具有类似的特征:与疫情前相比,这些商品的每日波动幅度在过去一年中更频繁地高于或低于两个标准差。此外,自2021年以来,23种商品中有17种的绝对日均波动幅度较此前有所增加。
大宗商品价格的大幅波动使交易变得更加困难,也使对冲成本变得更加昂贵。它迫使那些将投资组合的波动性设定在一定水平的基金经理削减风险敞口。更大的波动性也会通过期权定价产生更高的对冲成本。
盛宝银行大宗商品策略主管Ole Hansen表示,这就是最近几周对冲基金一直在抛售的部分原因,这削弱了该行业的部分涨势,也是上周油价暴跌的原因。
根据美国银行截至3月10日当周的最新月度全球基金经理调查,再加上价格快速上涨往往会损害需求这一事实,今年表现最佳的主要资产类别和最拥挤的多头交易恐怕会迎来打击。
令人惊讶的是,镍、布伦特原油和WTI原油此前一直还算是较为稳定的大宗商品之一,波动幅度较小。实际上,布伦特原油的绝对日均波动幅度在过去一年从疫情前的1.60%下滑至1.58%。WTI原油为1.71%,基本没有变化。
本文链接:https://www.91pjz.com/zixun/57847.html
免责声明:文章不代表91联合立场,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谨防风险。
版权声明:本文来源于91联合网站,转载请注明出处!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