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外汇资讯
中国氢能: 迈向氢能未来
2022-03-24 14:30:14
信息编号:58014 | 热度:
Ms.陈 当前我在线
金融从业十余载,精通现货、期货与外汇,欢迎咨询!

  中国对氢能的中长期发展规划明确氢能在全国能源系统及脱碳进程中的重要战略地位3BR91联合|一站式招商信息整合平台

  水电解槽、燃料电池汽车及相关设备设施板块或在中短期内较其他供应链环节收益更丰3BR91联合|一站式招商信息整合平台

  相关板块先行者及市场领导者包括亿华通 (688339 CH)、潍柴动力(2338 HK)、中集安瑞科 (3899 HK)、中材科技 (002080 CH)、隆基股份 (601012 CH)和阳光电源 (300274 CH)3BR91联合|一站式招商信息整合平台

  中国公布首个顶层氢能产业发展规划。国家发改委和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在该政策中,政府引导并致力有序推动(1)构建氢能基础设施/加氢网络;(2)建设氢能运输和存储系统;(3)鼓励氢燃料电池汽车以与电动汽车互补;(4)制定氢能质量、安全、应用相关标准和政策;(5)加强供应链安全管理、监管及规范;(6)研究探索可再生能源制氢的支持性电价政策,探索氢储能直接参与电力市场交易;(7)完善可再生能源制氢及储能价格市场机制;(8)持续提升关键零部件和设备的技术水平和核心竞争力;(9)开展可再生能源制氢试点、运输、存储和发电调峰等领域的示范应用项目等。《规划》目标到2025年形成5万辆的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10-20万吨/年的可再生能源制氢量,和部署建设一批加氢站,实现二氧化碳减排100-200万吨。到2030年,目标形成一个较为完备的氢能产业技术创新体系,以及清洁能源制氢及供应体系。到2035F,可再生能源制氢在终端能源消费占比中明显提升,并形成多元化的氢能应用生态。3BR91联合|一站式招商信息整合平台

  绿氢将在实现3060双碳目标上发挥重要作用。我们认为,氢能为帮助全国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工具,尤其是在去碳化进程的后半段时期。氢能的角色及功能多样性意味着它可以用于工业/建筑的发电、供热,以及重型/轻型车辆的驱动能源,并可作为化工和基础材料的生产原料。其中,在难以以可再生能源驱动的电能进行脱碳的行业中,氢能在发挥着关键作用。根据中国氢能联盟的数据,中国目前每年生产3342万吨氢气,其中依赖煤炭产生的黑/棕氢、工业副产品和天然气产生的灰氢分别占总氢能产量的63.5%、21.2%及13.8%。电解水制氢产生的氢能仅占产量的1.5%。联盟估计,在2030年碳达峰情景下,我国总氢能的需求将达到3,715万吨/年,在终端能源消费中占比约5-6%。在2060的碳中和情景下,氢能需求将继续攀升到1.3亿万吨,占终端能源消费占比的20%。在目前工商业电价水平上,电解水制氢的平准化产生成本约为30-50元/公斤。未来绿氢的平准化生产成本如能因可再生能源发电成本的下降而降低至10-25元/公斤,将对绿氢在重型车辆、发电、供热及化工生产等环节中,产生可比美传统能源的经济性与竞争力。与此同时,合理的碳定价/碳税水平、低利率环境和充足而持续的下游需求是加速该行业发展的其他重要驱动因素。3BR91联合|一站式招商信息整合平台

  水电解槽、燃料电池汽车、储运设备供应商或在中短期内较供应链中的其他持份者更早感受到政策红利。氢气供应链很长,涉及氢气生产、储存和运输以及终端应用。在供应链中,水电解槽、氢燃料电池、燃料电池汽车、储氢瓶组、氢气运输车、管道供应商等绿氢设备制造商或将比同行更早受益。这些领域的市场领导者或先行者包括北京亿华通(688339 CH)、潍柴动力(2338 HK)、中集安瑞科(3899 HK)、中材科技(002080 CH)、隆基股份(601012 CH)、阳光电源(300274 CH)。鉴于氢产业仍处于新兴发展阶段,氢能对上市公司的收入的贡献仍微不足道(<5%),但不包括北京亿华通,该公司几乎所有的收入皆来自燃料电池发动机系统的销售。政策支持对推动产业未来增长至关重要。另外,其他氢能上游生产商包括宝丰能源(600989 CH)和美锦能源(000723 CH)等,它们正在从煤炭/煤化工供应商开始转型为绿氢制造商。3BR91联合|一站式招商信息整合平台

本文标题:中国氢能: 迈向氢能未来

本文链接:https://www.91pjz.com/zixun/58014.html

免责声明:文章不代表91联合立场,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谨防风险。

版权声明:本文来源于91联合网站,转载请注明出处!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