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并在这一高度对资本市场改革发展给出了高瞻远瞩的战略谋划。 金融期货市场作为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资产配置、风险管理方面有其独特优势。一直以来,我国金融期货发展长期落后于商品期货,补齐金融期货市场发展的短板,充分发挥金融期货的功能作用,有利于提升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也是推进和深化我国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题中之义与必然要求。本期封面文章将集中探讨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我国金融期货市场的发展方向和内容。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明确指出,要正确把握金融本质,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金融体系结构调整优化为重点,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更高质量、更有效率的金融服务。习总书记的论断思想精深、观点精辟,从宏观上揭示了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的内在需要和金融发展的潜在规律,既是党中央对我国金融建设长期实践经验的总结,也反映了党中央对包括资本市场在内的整个金融体系下一步发展的殷切期望与责任要求。 从全球发展历程来看,金融期货市场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现代金融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补齐金融期货市场发展的短板,有利于提升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是推进和深化我国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题中之义与必然要求。 20世纪70年代初期,随着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汇率、利率等基础金融要素价格的波动加剧,企业与金融机构面临的风险骤然增加,金融市场脆弱性暴露更加明显。为了更加充分、更为平稳、更可持续地发挥金融市场的功能,降低金融脆弱性累积带来的负面影响,一系列金融风险管理工具应运而生。1972年5月,芝加哥商业交易所(CME)推出了包括英镑、加元、西德马克在内的7个外汇期货合约;1975年和1976年,美国先后推出政府国民抵押协会抵押凭证期货合约、3个月期国库券期货合约等利率期货,1977年,美国长期国债期货合约在CBOT上市;1982年,股指期货正式诞生。四十多年的发展实践表明,外汇期货、利率期货、股指期货等金融期货产品已经成为管理金融风险最基础、最高效的市场化工具,不仅对化解金融风险、避免市场脆弱性的积累具有重要意义,在全球金融定价体系的重构中也发挥了巨大作用,有效增强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效率。 目前,金融衍生品的风险管理功能已得到全球主要经济体广泛认可,已成为全球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全球各主要经济体的资本市场均已经形成由一级发行市场、二级交易市场,以及在此基础上专门进行风险管理的衍生品市场所组成的金融市场体系。从社会演进的角度看,金融期货市场的出现与发展,是市场化分工进一步精密化、细致化的过程。参与者通过运用金融期货工具,将股票、债券等标的现货的价格波动风险剥离出来,进行重新定价、重新配置。由此,现货市场投资者变动仓位的频率下降,有利于市场稳定运行和机构投资者成长,进而推动市场长期资本形成,提升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量与水平。据统计,2018年,在全球场内衍生品总成交量中,金融期货与期权成交量占比达到80%。其中,股票指数类、个股类、利率类、外汇类衍生品分别占33.67%、19.89%、13.12%和11.24%。
作为现代金融期货期权市场的发源地,美国从中收益颇丰。如今,美国不仅是经济大国,也是金融大国,更是风险投资和风险管理的强国。目前,美国已经建立起了包括外汇、利率、权益等在内的金融期货产品体系,是全球金融期货市场最成熟、最完善的经济体之一。2014年3月,全球知名独立智库米尔肯研究院发布的一篇研究报告指出,美国约1300家商业银行参与衍生品市场,标普500指数中近89%的非金融公司使用衍生品,组成道琼斯工业指数的30家公司中有29家使用衍生品(占比97%)。银行和非金融公司通过使用衍生品,有效对冲和管理了自身面临的经营业绩风险,使得财务绩效表现更加平滑,银行能够更好地发挥融资功能,企业则能够更平稳地进行投资。这些微观效应相互叠加,综合作用,在宏观上表现出对经济增长“保驾护航”的促进作用。定量分析结果显示,从2003年到2012年,通过利用衍生品,美国实际GDP多增了1.1%(1495亿美元),就业多增了0.6%(53.04万人),工业生产值提高了2.1%。 (一)我国金融期货市场起步平稳、运行有序 我国金融期货市场的发展与资本市场的改革是一脉相承、相互协调的。从整体角度看,我国资本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基础制度建设稳步推进,各项法律法规日益完善,为金融期货和期权市场在我国的发展打下了根基。从具体的例子出发,股指期货自酝酿、研发、筹备直到2010年正式上市,共经历了8年多时间,期间我国资本市场中股权分置改革、新股发行体制改革、创业板、融资融券等重大基础性制度不断推进,机构投资者资产管理规模扩大,为股指期货的最终推出奠定了扎实的市场基础;而随着我国利率、汇率市场化进程的深化,金融要素市场波动更为频繁,市场参与者迫切需要相应的高效风险管理工具,则为国债期货的推出和后续产品的研发储备创造了条件。 2006年9月8日,经国务院同意,证监会批准,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正式成立。作为境内第一家从事金融期货期权交易的公司制交易所,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旨在通过向市场提供安全、高效、完善的金融衍生产品及服务,促进金融风险合理转移与配置,完善资本市场双向交易机制。2010年4月,国务院审时度势,高瞻远瞩,坚定推出沪深300股指期货,标志着我国资本市场改革发展迈出了全新的一大步,对完善资本市场体系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此后,上证50股指期货、中证500股指期货、5年期国债期货、10年期国债期货、2年期国债期货陆续上市,产品体系不断完善。 自起步以来,金融期货市场始终将风险防范放在第一位。在积极借鉴国际市场有益实践、系统总结国内商品期货市场发展经验、深刻认识我国国情市情的基础上,设计了一整套囊括体系架构、产品合约设计以及交易、结算和风控机制的针对性制度安排,有效实现了“高标准、稳起步”的目标,为各项功能持续发挥提供了坚实保障。自上市以来,金融期货市场运行秩序平稳、风控有效,服务现货市场的各项功能逐步发挥,积极作用日益显现。2018年,我国金融期货市场总成交量0.27亿手,累计成交金额26.12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63%和6.22%,成交量和成交额占我国期货市场比重分别为0.90%和12.39%。截至2018年底,金融期货市场开户人数达到38.27万户。 (二)市场功能逐步发挥,有效优化融资环境,提升风险管理水平,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般来说,金融期货市场的发展,在为各类市场参与者提供基础的风险管理工具,促进现货市场稳定运行的同时,也进一步完善了现货市场交易机制, 推动形成更加客观的价格信号,进而提升现货市场运行效率和资源配置效率,服务实体经济发展。 一是金融期货促进股票、债券现货市场稳定运行,吸引各类资金入市,间接为企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市场环境。股指期货有利于降低股票市场过度波动,为直接融资的有序开展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增强企业通过股票市场融资的可得性。股指期货上市前,由于缺乏必要的风险管理工具,专业资产管理机构的成长受到制约。股指期货上市后,各类资产管理机构通过参与金融期货市场,开发更多类型的策略与产品,有效进行风险管理,提升业绩水平,也增强了居民闲散资金参与股票投资的积极性,客观上为企业提供了更多元化的资金供给。 国债期货上市以来,市场不断发展壮大,运行规范有序,市场功能逐步发挥,大大提高了债券市场的价格透明度;有效促进了国债发行,提升国债现货市场流动性和弹性,降低了债券市场脆性,促进宏观稳定;丰富了金融机构风险管理手段,提高了金融机构稳健经营的能力。近年来,在债券市场波动加大,尤其是信用债风险管理需求强烈的市场形势下,国债期货成为重要的避险工具,起到了分流市场抛压、稳定市场的作用,也有助于为企业发行信用债融资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二是金融期货助力金融机构提升风险管理水平,扩大金融机构服务企业融资的范围。股指期货为金融机构参与定增业务管理风险,有利于降低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的风险补偿成本,提升融资可得性。根据某私募机构运用股指期货开展定增的数据,2010年以来,定向增发项目超额收益不断降低,由2010年平均40%降低到2016年的12%左右。与此对应,定向增发融资企业的资金成本也在不断降低,对于风险补偿成本较高的民营企业来说,成本节约效应会更加显著。此外,股指期货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上市公司参与定向增发融资的可得性、可及性。在股指期货推出之前,大部分定向增发都是通过上市公司和投资者点对点的方式完成的,效率较低。在股指期货推出后,金融机构拓展了大规模定增方式,如发行以数十个项目为基础的定向增发结构化产品,让更多企业的定向增发更易获得成功。 与此同时,市场机构利用国债期货管理信用债的利率风险,能提升市场机构持有信用债的意愿,促进资金进入实体经济。国债期货是最有效的利率风险管理工具之一,银行等金融机构通过利率衍生品等进行风险管理,有助于提升财务安全性,从而向实体企业提供更多的信贷支持,促进经济增长。 (三)巩固和提升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推动金融市场高水平开放和高质量发展 依靠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日益完善的金融要素市场体系,上海已经从中国金融中心走入国际金融中心的行列。2019年,由英国智库Z/Yen集团发布的第25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数”(GFCI)显示,全球最新前十大金融中心分别为:纽约、伦敦、香港、新加坡、上海、东京、多伦多、苏黎世、北京、法兰克福。上海在其中排名第五,进步喜人,成绩喜人。在这一过程中,金融期货市场起到了重要作用。中金所在上海的成立以及金融期货市场的发展,对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推动,不仅在于交易量和交易金额方面“量”的贡献,更有市场体系、持牌机构、专业人才、业务模式等方面“质”的提升。具体看:一是填补我国金融市场体系空白,推动整个期货市场,特别是上海期货市场的大发展,进一步巩固了上海金融要素市场方面的整体优势,2018年,上海期货市场包括商品期货和金融期货的成交金额占全国份额的57%;二是吸引全球金融机构入驻上海。截至2018年底,中金所已有会员147家,证券、基金、期货、信托、QFII、保险等市场机构有序参与金融期货市场,许多金融机构将总部迁往上海或设立分支机构,提升了持牌金融机构的区域集聚水平;三是为市场机构带来新发展机遇、新市场空间和新业务模式,促进了金融市场整体发展水平和发展素质的提高;四是集聚高端金融风险管理人才。金融期货上市后,一批国外的金融衍生品高端人才回国,提升了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软实力。
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金融领域的最新要求,是做好新时代金融工作的根本遵循,也是金融期货市场在新时代顺应新形势、迎接新挑战、完成新任务、创造新气象、实现新作为的行动指南。我国金融期货市场起步晚、发展慢、承载重,面临着自身发展不充分、不平衡与实体经济和金融市场风险管理需求之间的矛盾。作为现代化经济与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增加金融期货产品和服务有效供给,补齐制度短板,提升市场交易效率,降低市场运行成本,有利于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有利于推动深化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也有利于增强市场风险化解能力,在服务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三步走”规划的过程中,金融期货不仅大有可为,且必须大有作为,使命重大,前程远大。 未来,建议从以下方面出发,稳步推进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努力建设一个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金融期货市场。 一是补齐金融期货产品体系的短板,加快金融期货新产品供给。研发上市其他规模指数、行业指数期货产品;加快上市其他期限利率类期货产品;推出人民币外汇期货产品;上市股指期权和国债期权,推出人民币外汇期权产品。努力建立健全与我国经济地位相适应、与金融市场发展进程相匹配、与资本市场改革需求相配套的衍生品体系。 二是补齐金融期货市场制度和服务的短板,提供更加安全高效的风险管理服务。努力建立更加开放的会员结构和账户体系,不断完善合约规则,优化交易机制,丰富担保品种类,持续开展功能评估,改善市场微观结构,提升市场流动性,充实保障市场健康稳定运行的市场化调控工具箱,不断提高平稳运行的能力和质量,加强金融期货市场自身的风险防范,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促进已上市金融期货品种功能发挥。 三是优化市场参与者结构,吸引长期资金入市。进一步评估和优化长期资金参与金融期货的政策,便利长期资金运用金融期货保值增值,推动商业银行、保险公司等各类机构投资者入市,形成机构更多、更好、更充分参与金融期货市场的局面,进一步优化市场投资者结构。 四是加快推进数字化转型和提升科技监管水平。加快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等金融科技和新技术的落地,建设和完善大数据平台、智能分析平台、业务支撑平台、移动互联平台等基础平台,不断提高数据治理能力、平台服务能力和科技监管能力。 (作者就职于中金所)
本文标题:【中国期货】稳步发展金融期货市场,助力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本文链接:https://www.91pjz.com/zixun/1647.html
免责声明:文章不代表91联合立场,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谨防风险。
版权声明:本文来源于91联合网站,转载请注明出处!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