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一个多事之秋。美国的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风暴,让我们中国的大批量劳工失业下岗,中小企业接连倒闭,大家因为经济压力而一筹莫展。祸不单行,举世瞩目的奥运会到来之前,中国人民却先迎来的一场百年难遇的南方雪灾,紧接着四川人民又遭遇了一场地动天摇的汶川大地震。经济不景气的压力再加上自然灾害的打击,使人们处在了一种悲痛的社会氛围中。直到下半年的北京奥运会开幕,人们才渐渐地因为中国队在奥运会上一路拼搏,过关斩将,取得奥运会金牌榜首的荣誉而变得笑逐颜开。
整个2008年,中国人民万众一心抗震救灾,国外人民疲于奔命地应对经济危机。总的来说,这一年,人类很忙!然而,当大家焦头烂额,全神贯注的忙于应付各种突发事件的时候,在互联网上却悄悄的发生了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中本聪发布了《比特币白皮书》。在当时,这件事小到几乎没有人关注的程度,谁也想不到10年之后,它成了全球亿万人民关注的焦点。
2008年没有比特币,只有白皮书。中本聪,一个网络昵称,这个昵称背后是一个组织还是一个人,至今也没有准确答案,不过网友们倾向认为中本聪是一个计算机天才。这个人平时喜欢活跃在一个以技术讨论为主题的小型网络匿名论坛里,论坛里世界各地的计算机大牛齐聚一堂,讨论着各种新科技技术,大家彼此质疑,又相互吹捧。可以说,如果谁能被论坛里的人认可,那绝对是一种至高无上的荣誉。
这个论坛从20世纪90年代就已经存在,每段时期都有不同类型的科技大牛出现在里面,但是中本聪这个至少2008年以前还是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是什么时间节点开始进入论坛,大家无从所知,因为他几乎从来不冒泡,一直在潜水,很少发布论坛内容。直2008年到11月1日,很平常的一天,下午大约6点钟左右,比特币的神秘创始人中本聪在这个匿名论坛上发布了一篇题目为《Bitcoin: A Peer-to-Peer Electronic Cash System》的论文,这篇论文后来被大家称为比特币白皮书,白皮书是什么?简单的理解,就是一个技术理论的规划书。论文发布之后,零零散散有几个极客在下面留了评论,有人认为中本聪就是一个想要在论坛混点小名气的小角色,也有人看了他的白皮书内容,认为他的技术系统不可能实现落地,毕竟论坛里的许多大牛曾经也尝试过类似的支付技术,均以失败告终,总之大家都持怀疑态度。对于这些苛刻的技术极客们来说,想要凭借一篇论文说服他们,明显是行不通的。当然,中本聪也似乎没有打算以此来说服这些人,他并没有在评论区解释太多的细节,而是有计划得沉默下来,继续进入了下一个比特币技术开发阶段。
这份中本聪论文,是“比特币”这个词语第一次出现的地方,它代表着比特币在理论层面上的正式诞生。在当时来看,发布白皮书是一件小事,但10年之后,这篇论文却被认为是21世纪初影响世界的9件小事之一。
早在2008年8月左右,中本聪在论坛上就已经发布过关于发行一种加密货币的论文,内容和比特币的论文内容挺相似,经过三个月打磨之后,他于11月1日又发布了比特币论文的正式版本,紧接着又过了三个月,2009年1月9日,中本聪在自己的论坛账号中写下了“比特币测试版本明天将会上线”的文字记录,这一切似乎都是提前计划好的。
中本聪真是凭借一己之力发明了比特币,非也。有人评价中本聪是一个站在巨人肩膀上的集大成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说法呢?原因就在于中本聪之所以能够创造出比特币,其实是吸取了很多前辈的独特思想和成熟技术,如果没有这些前辈们的铺路,比特币绝不会轻易诞生。所以,想要更完整地了解比特币的历史,追溯一下这个横空出世的数字货币诞生之前的故事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我们先回到20世纪70年代,看看那个时候的世界正在发生着什么样的变化。当时的西方国家在经济上正处于滞胀时期,所谓的滞胀就是停滞性通货膨胀,是一种失业率与通货膨胀同时高涨的经济现象。通俗的说,就是指物价在上升,失业人数同样也在增多。当时占据经济学中心位置的凯恩斯学派失灵了,一度认为通货膨涨与经济衰退不能并存的他们根本无法解释这种与自己理论相悖的社会经济现状,同时货币学派的经济学家们虽然试图从货币角度来解释这一经济滞胀现象,但也只是仅仅研究货币数量的变动对于价格总水平的影响,忽略了其他因素,最终还是很难解决这种前所未有的经济衰退现象。
这个时候,坚持自由市场资本主义、反对凯恩斯主义的经济学家哈耶克站了出来,他把罪魁祸首指向了扭曲相对价格的机构身上,认为向流通中注入和撤出的货币数量对于相对价格的影响是巨大的。换句话说,就是因为长期拥有货币发行权的政府,为了解决失业问题而不断发行货币,使得经济上形成了长期的通货膨胀,因此导致价格结构发生了扭曲,最后意向不到的是随之而来的大规模的失业。虽然哈耶克非常精准的解释了这种经济衰退现象,但是当时他那种自由市场经济的观点并没有受到政府以及民众的重视,因此他为此出版的那本《货币的非国家化》也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默默无闻。
哈耶克是一位思想活跃、成绩斐然的英国经济学家,他的经济学著作《通往奴役之路》一经出版就引起了万人空巷的场面。然而到了晚年,哈耶克非但没有停止对自由经济主义的研究,反而直接将自己的目光瞄准到了自由经济的最高层面---法定货币。他大胆地质疑了国家政府机构垄断货币发行权的合理性,提出惊世骇俗的“竞争性货币”理论,并且撰写了生平最后一本著作---《货币的非国家化》。
在这本书里,哈耶克毫无避讳地批评了政府垄断货币发行权是弊大于利的做法,和我们众所周知的市场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的观点相类似,如果想要保证自由制度,政府承担的职责中不应该包括控制货币发行权。在整个货币的发展过程中,政府之所以能垄断发行权,只是因为这种方式相对高效而已,并不意味着政府发行货币是唯一的手段,也不代表人们完全相信政府发行的货币,只不过是人们会对货币价值的变化无能为力而已。
哈耶克的竞争性货币理论就是打破政府垄断货币发行权,提倡货币自由发行。如果政府不再主导货币发行权,不同机构可以自由发行不同的货币,那么民众便拥有了选择权,他们将会时刻关注不同货币价值的变动情况,货币发行者也会极力调整货币数量来使自己的货币价值保持稳定,以避免被民众所淘汰。换句话说就是让市场来决定货币的存亡, 发行者只有能够在保持发行的货币稳定的情况下才能存活下来。
《货币的非国家化》这本薄薄的小册子出版于1976年,虽然那个时候哈耶克已经靠《通往奴隶之路》的畅销和诺贝尔经济学奖而名声大噪,但是在当时这本超前思维的经济书籍却并未在经济学界引起多少反响。可惜的是,直到哈耶克去世,这本书都没有得到公众的认可,一直被学术界列为冷门经济学书籍。在40多年的时间里,这本冷门的经济书一直被淹没在历史的尘埃之中。
哈耶克在私人货币的合法性说明和发行机制,对以比特币为代表的加密货币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加密货币VS法定货币,是无形之手(市场机制)与政府机制(无形之手)的较量,是数字货币金融体系与法定货币金融体系的较量,也是分布式账本与中心大数据库在安全与效率上的较量,更是去中心组织与中心化机构在权力与思想的较量。哈耶克抨击国家垄断法币,提出“竞争性货币”替代法币垄断的合理性,实际上为加密货币争取法理地位,虽然哈耶克承认,这种和政府抢生意的事情,政府是不会同意的,不会纵容私人发币。但是为“竞争性货币”争取法理空间非常重要,甚至决定了加密货币的生死命运。
过了42年之后,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迅速袭来,世界经济再次陷入衰退,就在各国政府积极启动货币政策救市之时,一个神秘的天才人物中本聪(中本聪:比特币创始人,比特币被创造的早期,他一直以虚拟身份活跃在互联网上,2012年左右,他直接在互联网上销声匿迹,至今身份成谜)发表了一篇论文:《比特币白皮书:一种点对点的电子现金系统》。次年初,中本聪把支持比特币运行的区块链网络系统客户端(区块链:当时还没有区块链这个词语,人们把把此客户端统称为比特币系统)也开发了出来,这标志着一种新型的分布式现金系统和一种新型的货币诞生。
新型加密货币领域经过10年跌宕起伏的发展,人们逐渐发现,以比特币为代表的新型加密货币正在实现经济学家哈耶克当年的夙愿---私人货币。比特币拥护者们似乎找到了理论归宿,那就是著名的哈耶克及其不著名的《货币的非国家化》,因此也让他们在对比特币和加密货币的巨大非议中找到了靠山,目前也已成大多数加密货币支持者所坚信的理论,并以此为比特币正名。
本文标题:比特币野史
本文链接:https://www.91pjz.com/zixun/2722.html
免责声明:文章不代表91联合立场,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谨防风险。
版权声明:本文来源于91联合网站,转载请注明出处!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