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n/bot-fixed-zx.png)
农副产品加工业的概念
农副产品加工业是以人工生产的农业物料和野生动植物资源为原料进行工业生产活动的总和。
广义的农副产品加工业,是指以人工生产的农业物料和野生动植物资源其加工品为原料所进行的工业生产活动。
狭义的农副产品加工业,是指以农、林、牧、渔产品及其加工品为原料所进行的工业生产活动。
农副产品加工业的分类
农副产品加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关联度大、涉及面广、带动力强,农副产品加工业横跨三大领域(农业、工业和服务业),惠及三方(农民增收、企业增利、财政增税),具有投资少、周期短、效益好的特点,是提高农副产品附加值、促进农民就业增收的有效路径,是推动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和城乡一体化的重大举措。
农副产品加工业
发/展/背/景
Development background
国家、自治区、地区相关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的发展规划,扶持政策背景
国家层面:
1、国务院关于促进奶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国发〔2007〕31号;
2、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油料生产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07〕59号;
3、财政部关于印发《中央财政支持农业产业化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财农〔2004〕88号);
4、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发布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的农副产品加工范围(试行)的通知(财税〔2008〕149号);
5、由农业部2006年制定《农产品加工业“十一五”发展规划》;2011年制定《农产品加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2016年制定《农产品加工业“十三五”发展规划》,
6、农业农村部印发《全国乡村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年)》
自治区层面:
1、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提高特色林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意见(新党〔2008〕10号);
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稳定奶业发展的意见(新政发〔2009〕27号);
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农副产品品牌建设工作的意见(新政发〔2010〕45号);
4、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自治区纺织业发展有关财税政策的通知(新政〔2010〕99号);
5、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有关财税政策的通知(新政〔2010〕105号);
6、2006年制定《新疆乡镇企业、农业产业化、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规划(2006-2010年)》;
7、2011年制定《新疆乡镇企业、农业产业化、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十二五”规划;
8、2012—2017年《制定杏热风烘干房产地初加工项目实施方案》;
9、2016年制定《农业产业化、农产品加工业、休闲农业发展规划(2015-2020年)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十三五”规划;
10、2018年制定《自治区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三年行动(2018-2020年)方案》;
11、2019年制定《关于南疆特色林果产品托市收购助力脱贫攻坚的工作方案》
各类政策意见、通知、规划、方案等等都充分表明了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对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的高度重视。
喀什地区层面:
1、2011年制定《农产品加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2、2016年制定《农产品加工业“十三五”发展规划》;
3、2021年制定《喀什地区推进农副产品加工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就业增收工作方案》,
★ ★ ★
政策的制定充分表明了喀什地区对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的高度重视。
喀什地区区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发展现状
喀什地区是一个农业大区,名、优、特农副产品在国内外享有盛誉,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鲜明的光热资源优势,较大的发展空间,为我区农副产品加工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和条件,并且当前喀什地区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建设内容,对推动农业转型提质增效、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我区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坚持“稳粮、优棉、增菜、促经”,持续调结构、优布局、促良种、提品质、强服务、抓落实、补短板、强基础,全地区粮棉瓜菜及特色作物布局进一步优化、产量品质明显提升。
喀什地区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发展
从无到有,从小到大
目前全地区现有
农副产品加工企业346家,其中
地区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51家
(国家级4家、自治区级36家、地区级111家)
喀什地区农副产品情况
总体上看,粮棉瓜菜及特色作物产能稳步提升,亟待通过引进培育农副产品加工企业,提高精深加工能力,延伸农业产业链,切实助农稳定增收。
喀什地区农副产品初加企业及加工能力情况
截止到2020年底我区农产品加工企业已达到346家。全地区农产品综合加工转化率32.5%,各县市加工能力分布不均,叶城县瓜菜初加工率为80%以上,泽普、英吉沙县瓜菜初加工率为50%以上,巴楚、伽师县瓜菜加工转化率5%。
按照加工类型分类。棉花加工企业56家,粮油及特色农业加工企业69家,特色林果加工企业107家,畜牧产品加工企业41家,市场流通企业73家。
按照年加工能力分类。面粉加工能力21.30万吨;食用植物油加工能力44.668万吨;熟食制品加工能力2万吨。
按照加工规模分类。目前上规模的(年销售收入2000万元以上)粮棉瓜菜及特色作物农副产品加工企业仅有39家,占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总数的28.67%。
喀什地区农副产品
加/工/业/发/展/规/划
Development plan of processing industry
一、发展目标
我区重点围绕加大引进培育龙头企业、提升产业集群、提高加工转化率、树立产品品牌、拓宽销售渠道,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做大原料基地、做优产地初加工、做大精深加工、做强龙头企业、做活市场流通、做响特色品牌。
依托本地农产品资源,以农作物制种扩繁、粮食产品精深加工、棉花纺织、瓜菜育苗和特色农作物生产加工为重点,积极对接援疆省市引进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带动农业产业升级、促进就业。
把着力点放在推进农业产业化上,加快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鼓励各类企业进入生产、贮运、加工、营销各环节,建设一批规模较大、设施完善、特色明显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大力 实施农业品牌提升行动、打造一批区域特色品牌,完善“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物流配送、冷链运输等新业态,推动农业全产业链发展。
培育国家级龙头企业5家,其中喀什市、岳普湖、英吉沙、叶城、泽普县各1家;培育自治区级龙头企业20家;培育地区级龙头企业50家,提高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
2021年,各县市至少引进2—3家农产品精深加工龙头企业,四个省市援疆前方指挥部帮助对口援疆县市,各引进1-2家年消耗农产品原料2000吨以上加工能力企业,力争全地区农副产品初加工率达到90%以上,精深加工率达到40%以上,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促进农业持续增效、农民持续增收。
二、推进发展举措
1、加快优化产业布局。
2021年加快推进粮食、棉花、瓜菜及特色经济作物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全力打造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等产业集聚集约集群发展,推动形成农业全产业链,促进现代农业健康高效发展。一是稳定粮食生产。大力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以“新冬20”为主,示范推广“新冬40”“新冬60”小麦良种,稳定面积、主攻单产、增加总产,着力打造疏勒、伽师、岳普湖、麦盖提、莎车、巴楚六县粮食主产区。
2021年小麦稳定在360万亩左右,其中:
喀什市17.27万亩
疏附县33.15万亩
疏勒县44.56万亩
伽师县49.42万亩
麦盖提县21.97万亩
岳普湖县20.3万亩
英吉沙县23.32万亩
莎车县69万亩
泽普县24.98万亩
叶城县33.64万亩
巴楚县25.8万亩
塔什库尔干县0.6万亩
发展玉米370万亩左右(正播70万亩、复播300万亩),大力推广粮饲兼用、优质高产型玉米品种,正播以“登海系列”“新饲玉18”“新玉20”等优良品种为主,提升玉米品质产量;复播以“新玉32”“新玉82”等优良品种为主,着力解决牲畜饲草料不足问题。其中:
喀什市14万亩(正播1万亩、复播13万亩)
疏附县38万亩(正播10万亩、复播28万亩)
疏勒县39万亩(正播4万亩、复播35万亩)
伽师县43万亩(正播1万亩、复播42万亩)
麦盖提县25万亩(正播8万亩、复播17万亩)
岳普湖县19万亩(正播1万亩、复播18万亩)
英吉沙县21.5万亩(正播4万亩、复播17.5万亩)
莎车县68.5万亩(正播11万亩、复播57.5万亩)
泽普县25.5万亩(正播7万亩、复播18.5万亩)
叶城县48.5万亩(正播20.5万亩、复播28万亩)
巴楚县27万亩(正播2万亩、复播25万亩)
塔什库尔干县1万亩(正播0.5万亩、复播0.5万亩)
2、持续巩固棉花生产。
建立以疏勒、伽师、岳普湖、麦盖提、莎车、巴楚六县为主的优质棉主产区,大力发展高效节水灌溉,优先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解决碎片化种植问题,推动条田化、规模化种植;全面落实县域“一主一辅”用种模式,加快机采棉种植推广,推进机采率有较大提升,确保棉花品质产量效益稳步提高。2021年打造优质棉花基地520万亩左右,其中:
喀什市22万亩
疏附县3万亩
疏勒县33万亩
英吉沙20万亩
泽普县7.3万亩
莎车县70万亩
叶城县22万亩
麦盖提58万亩
岳普湖64万亩
伽师县120万亩
巴楚县100万亩
塔什库尔干县0.7万亩
3、提升蔬菜生产能力。
围绕推进“一乡一业、一村一品”,抓实集中育苗、统一供苗,提高蔬菜品质和产能。2021年发展优质蔬菜120万亩,其中:露地95万亩、保护地25万亩;全地区新建日光温室1万座、拱棚10万座,其中:
喀什市新建温室1000座、拱棚7000座,种植蔬菜12万亩(露地10万亩、保护地2万亩);
疏附县新建温室500座、拱棚8000座,种植蔬菜11万亩(露地9万亩、保护地2万亩);
疏勒县新建温室1000座、拱棚14000座,种植蔬菜20万亩(露地18万亩、保护地2万亩);
麦盖提县新建温室1500座、拱棚7000座,种植蔬菜5.8万亩(露地4.8万亩、保护地1万亩);
伽师县新建温室1000座、拱棚7000座,种植蔬菜9万亩(露地8万亩、保护地1万亩);
岳普湖县新建温室1000座、拱棚7000座,种植蔬菜3.5万亩(露地3万亩、保护地0.5万亩);
莎车县新建温室1500座、拱棚15000座,种植蔬菜19万亩(露地9万亩、保护地10万亩);
泽普县新建温室500座、拱棚5000座,种植蔬菜6.5万亩(露地6万亩、保护地0.5万亩);
叶城县新建温室1000座、拱棚8000座,种植蔬菜16万亩(露地14万亩、保护地2万亩);
巴楚县新建温室500座、拱棚7000座,种植蔬菜6万亩(露地5万亩、保护地1万亩);
英吉沙县新建温室500座、拱棚14000座,种植蔬菜11万亩(露地8万亩、保护地3万亩);
塔什库尔干县新建拱棚1000座,种植蔬菜种植露地蔬菜0.2万亩。
4、大力发展优势特色作物。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2021年发展西甜瓜、甜菜、小茴香、万寿菊等特色经济作物120万亩左右,其中:以疏勒、英吉沙、莎车、巴楚县为主种植新优2号、新优无杈、红优2号等优质品种西瓜10万亩,其中:莎车县2万亩、疏勒县1.4万亩、叶城县1万亩、伽师县1万亩、岳普湖1万亩、巴楚县1万亩、麦盖提0.6万亩、喀什市0.5万亩、疏附县0.5万亩、英吉沙0.5万亩、泽普县0.5万亩;
发展86-1、伽师瓜、麦盖提刀郎瓜、莎车荒地瓜、巴楚留香瓜等特色甜瓜45万亩,其中:伽师县28万亩、岳普湖4万亩、巴楚县4万亩、莎车县3万亩、麦盖提2.8万亩、疏勒县1.4万亩、叶城县1万亩、喀什市0.26万亩、泽普县0.25万亩、英吉沙0.15万亩、疏附县0.14万亩,在伽师建立甜瓜良种繁育基地,开展“伽师瓜”提纯复壮;
以伽师县为主建立甜菜种植基地15万亩,其中:伽师县8万亩、巴楚县2万亩、疏勒县1万亩、岳普湖1万亩、疏附县1万亩、麦盖提1万亩、莎车县1万亩;
以岳普湖县为主建立小茴香种植基地27.3万亩,其中:岳普湖20万亩、麦盖提4.3万亩、巴楚县3万亩;以莎车县为主建立万寿菊种植基地10万亩;以岳普湖县为主新定植金银花2万亩(总面积5万亩);
在各县市种植藜麦1.1万亩,其中:莎车县3000亩、麦盖提县2000亩,巴楚、岳普湖、伽师、疏勒、叶城5个县各1000亩,英吉沙县、疏附县各500亩;菌草6.5万亩,其中:叶城县1.6万亩、麦盖提县1.5万亩、岳普湖县0.8万亩、莎车县0.5万亩、英吉沙县0.5万亩、伽师县0.5万亩、巴楚县0.5万亩、喀什市0.3万亩、疏附县0.2万亩、疏勒县0.15万亩、泽普县0.05万亩。
5、加快推进农作物种子工程建设。
2021年依托山东省农科院、自治区农科院,加快喀什农业科学研究所建设工作,引进农业科技人才,开展优良品种、先进农业技术实验示范,培养一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农业技术人员。引进一批有自主知识产权、经营实力雄厚的“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落地喀什。
支持引导本地种子企业通过联合开发、兼并重组、股份制合作等形式,在每个县市建立混合所有制种业公司,提升喀什本地制种、繁种自主化和标准化水平。在除塔县外每个县市建设小麦“125工程”良种繁育基地;以叶城县、英吉沙县、疏附县为重点建设玉米制种基地;以巴楚县、麦盖提县、莎车县、伽师县、岳普湖县、疏勒县为重点建设棉花良种繁育基地;以疏勒县为重点建设蔬菜制种基地,其余各县市建设蔬菜新品种引进、良种繁育基地;在伽师县建设“伽师瓜”、麦盖提县建设“刀郎瓜”、莎车县建设“荒地瓜”、巴楚县建设“留香瓜”等特色甜瓜良种繁育基地;以岳普湖县为重点建立小茴香繁育基地。对种子生产基地土地平整、改良土壤、农田灌排和高效节水设施建设、输配电配套等,给予项目资金扶持,建设相对集中稳定、具有一定规模的高标准种子生产基地。棉花、小麦、玉米良种覆盖率均达到100%。
三、推进标准化生产
一是完善粮棉、瓜菜、特色作物等标准种植技术规程,落实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和病虫害绿色综合防控技术,确保农产品生产质量安全;引导种植大户、农业合作社标准化生产,带动标准化、规模化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促进农产品产能逐步提升、品质稳步提高。
二是围绕主导产业,配套完善农业标准化生产服务体系,健全完善“县有农技推广中心、乡有农技站、村有技术服务队”三级农业服务体系,开展科技特派员分片包村技术指导,配齐配强粮棉瓜菜农民技术指导员,确保标准化生产技术措施落实到位。
三是健全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检验体系,逐步由目前单一农残检测向重金属检测、营养成份等综合检测转变,推行农产品“环境有监测、操作有规程、生产有记录、产品有检验、上市有标识、市场有监管、责任可追溯”的全程质量监管模式,为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提供安全可靠的生产原料保障奠定坚实基础。
四、全力引进农产品加工企业
一是转变招商方式。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等多种形式,大力引进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推动农业产业提质增效。认真梳理县域内重点农业龙头企业,加强沟通联系,实行以商引商、以企引企的招商模式。组建招商专班,依托四个援疆前指,加强同山东、中部地区、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内地发达省市对接联系,结合地区农产品加工需求,有重点、有目标的引进一批加工能力强、产业带动能力强、吸纳就业能力强的农产品加工企业落地喀什,同时坚决杜绝引进“三高”企业。
二是分季度推进招商工作,2021年第一季度完成《喀什地区农副产品加工企业招商手册》编印,做好企业对接摸底,利用春节期间,四个援疆前指在本省市组织开展一轮招商引资洽谈会,邀请一批产业带动能力强的企业来喀考察,建基地、做引领、强示范,各县市至少引进2—3家农产品精深加工龙头企业,四个省市援疆指挥部帮助对口援疆县市,各引进1—2家年消耗农产品原料2000吨以上加工能力的企业。
三是优化投资环境,用好用足用活各项政策,对重点在加工园区项目立项、建设土地审批给予支持,在推进园区水电气网路渠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以及果品预冷处理、分级包装、贮藏保鲜、冷链运输等初精加工设备引进购置、质量检测检验仪器设备配套、技术升级改造新产品研发、农产品收购贷款贴息、初精加工外销产品运价补贴、企业用工新增就业补贴等方面给予项目资金扶持,确保现代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区加快建设,及早投产达产,让客商进得来、留得住、发展好。
四是全方位打造快捷便利的政务环境,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进一步提高简政放权质量,全力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为来喀投资兴业的企业提供高效、便捷的“一站式”服务。
五、加快推进农产品加工园区建设
一是大力引进培育农副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整合技术力量提高园区集聚效应,推进新产品研发加工,提升特色农副产品初加工、精深加工能力,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加快推进农业全产业链发展。
二是全面盘活现有闲置园区厂房、设施设备等资源,充分调动现有农产品加工企业积极性,着力建成集农产品收购、清洗、分选、烘干、包装等初加工,腌制、制干、制酱、榨汁,功能型产品研发等精深加工为一体,“产学研”相结合的现代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区。
三是培育储备农产品初精加工各项先进技术和装备力量,综合提升园区企业精深加工科技攻关能力,推进预冷处理、分级包装、贮藏保鲜、冷链运输等技术升级,着力建设农产品加工新产品研发高地,延伸拓宽产业链,提升农产品增值空间,推动形成配套完善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经营体系。
四是积极引导社会优秀人才、返乡大学生等群体进入园区参与管理、创业、服务;支持地方金融机构深化与加工园区内合作社、企业的合作,探索“合作社+农户+银行”“企业+农户+银行”服务模式;鼓励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开发符合农业产业化联合体需求的信贷产品、保险产品和服务模式,采取财政贴息、融资担保、扩大抵(质)押物范围等综合措施,提升单笔贷款授信额度,努力解决加工园区内经营主体融资难、融资额度低等问题,支持园区内经营主体做大做强,助推农业高质量发展。
五是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业。统筹推进农产品产地初加工、精深加工、综合利用加工协调发展。支持发展适合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经营的农产品初加工。支持县域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建成一批农产品专业村镇和加工强县。统筹农业产业园、科技园和创业园等园区建设,高标准规划建设农产品加工园区,支持援疆省市在受援地建设“飞地园区”。
六是提高园区承载力,完善园区基础设施、服务设施,抓好园区绿化亮化,加强餐饮娱乐、文化体育、医疗、住房、幼儿园等综合服务体系建设,着力打造园区宜业宜居的发展环境。抓好员工技能培训,协调做好企业用工招录工作,特别要注重吸纳特殊困难群体到园区企业就业。
七是完善园区考核机制,把园区考核纳入县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把项目落地、产业集聚、解决就业等作为硬指标,加强对园区工作考核,考核结果作为干部使用的重要依据;发挥援疆干部优势,抓好园区管理、引企育企等各项工作,确保招商任务落实落地。
六、加快现代仓储物流体系建设
一是加强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做好冷藏保鲜库的维护保养,做到及时收储和销售,确保现有冷藏保鲜设施发挥作用。搭建物流平台、整合物流资源,抓好冷链运输,扶持物流运输业做大做强。积极争取开通喀什至内地城市的货运专列,配置冷藏车厢,定期发送农产品。开辟绿色通道,发放绿色通行证,实行一次性检查,为农产品运输创造快捷通行条件。制定落实农产品外销运价补贴办法,争取多方支持,降低物流成本,切实解决“出疆难”“出疆贵”问题。
二是强化与援疆省市农产品产销对接,依托援疆优势,在山东、上海、广东、深圳建设营销网络和仓储保鲜配送中心,设立一批喀什特色农产品直营店、加盟店,推动喀什企业、合作社与援疆省市农产品经销商、加工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促进农产品直供内地消费市场。借助山东日照大宗商品交易中心和郑州商品交易所,把喀什大宗特色农产品推向期货市场,通过“大仓东移”实现前置交易。
三是依托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发挥喀什作为农产品进出口中转站和关键节点优势,积极推进“外向型”农产品销售工作。
七、大力实施农业品牌战略
一是大力实施“品牌强农”战略,引导企业牢固树立以质量和诚信为核心的品牌观念,积极创建自主品牌,打响伽师瓜、岳普湖小茴香等特色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积极打造疏勒白菜、疏勒豇豆、巴楚蘑菇、巴楚留香瓜4个农产品地理标志,集中建设一批在全国叫得响、有影响的知名区域公共品牌、企业品牌、农产品品牌。
二是打响农产品品牌,鼓励企业走出去,申请商标注册、质量专项认证,开展多种形式的品牌展示、专题推介、品牌营销,提高喀什农产品品牌影响力,提高市场竞争力。
三是用好农产品品牌,组织农产品企业踊跃参加疆内外农产品展示展销活动,充分运用电商、“互联网+”、新媒介等载体,广泛宣传推介喀什农产品品牌,全力推进品牌强农,提高产品附加值。
八、做强农产品加工业促进稳定就业
一是抓好就业培训,突出就业技能和国语能力培训,确保农产品加工企业就业人员培训工作全覆盖,不断提高农民就业综合素质,提升就业稳定性、持续性,着力培育一支合格的产业工人队伍,逐步将农村富余劳动力转变为产业工人。
二是抓好企业扩容,通过引进培育农产品加工企业,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劳动密集型产业,推动产业提档升级,扩大园区生产规模,提升就业容量,以脱贫户、边缘户、团结关爱户为重点,促进农村劳动力在农产品生产环节和加工园区充分就业,稳定持续增收。
三是充分发挥合作社、家庭农场、乡村净菜车间、卫星工厂等农村新型经营主体作用,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实现以业稳人、以业安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夯实社会稳定基础。
本文链接:https://www.91pjz.com/zixun/45904.html
免责声明:文章不代表91联合立场,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谨防风险。
版权声明:本文来源于91联合网站,转载请注明出处!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