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业时事
【策略 | 燕翔】一季报披露收官,市场估值底部(20220507)
【金工 | 曹春晓】五月份建议关注物流ETF、消费50ETF、银行ETF、价值100ETF、国货ETF等产品(20220508)
【金工 | 曹春晓】个股成交量的潮汐变化及“潮汐”因子构建——多因子选股系列研究之二(20220508)
【固收 | 张伟】政府债券供给“风暴”对债市影响几何(20220507)
【市场&中小盘 |赵伟】政策不逊2008 结构参照2008(20220508)
核心推荐
【科技&电子 | 陈杭】北方华创:业绩持续高增,3倍超前采购印证订单充沛(20220507)
【科技&电子 | 陈杭】中微公司:刻蚀翻倍增长,盈利能力大幅提升(20220507)
行业时事
策略 | 燕翔
一季报披露收官,市场估值底部
2022年4月底,A股上市公司一季报基本披露完毕。从基本面看,上市公司一季度单季净利润增速由去年四季度负值转正,市场整体盈利出现一定程度修复,带动市场估值下行。“五一”复工后,周五上证指数盘中一度跌破3000点,市场估值进一步下行。我们将当前市场估值与2018年底A股底部位置进行对比,可以看到当前宽基指数估值开始接近2018年底,部分细分行业指数估值已低于2018年底的水平,目前市场面临的机会远大于风险。
当前估值与2018年底的市场估值对比结果如下:
1)主要宽基指数估值多数已经降至历史较低位置。目前主要指数没有估值明显偏高的,恒生指数的市盈率和市净率双双低于2018年底,中证500指数的市净率低于2018年底,上证指数市净率已与2018年底持平。
2)分板块来看,金融板块多数细分行业估值已低于2018年底,房地产行业由于利润受损市盈率被动拉升,但其市净率也处于极低水平。科技板块的估值性价比开始显现,18个科技细分行业中有14个行业市盈率明显偏低。消费板块多数细分行业的估值处在适中位置,白色家电、纺织服饰、包装印刷、造纸等细分行业的估值开始明显偏低。医药板块经过近一年大幅调整估值已经偏低。中游板块估值分化较大。周期板块正处于景气高点位置,目前的低估值与高风险相伴随。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不及预期、海外市场大幅波动、历史经验不代表未来、疫情扩散可能影响经济等。
金工 | 曹春晓
五月份建议关注物流ETF、消费50ETF、银行ETF、价值100ETF、国货ETF等产品
1、ETF市场快速发展,为资产配置投资者提供丰富的选择
2018年以来,ETF市场迎来大规模资金净流入,同时伴随着大量宽基、行业、主题类ETF产品的不断上市,投资者可选择的ETF产品非常丰富。对于资产配置投资者而言,当前指数产品体系已经足够丰富来完成相应资产配置目标。
2、基于多维度因素构建富国基金ETF轮动策略
富国基金旗下指数产品数量较多,且宽基、行业、主题、SmartBeta等不同赛道均有布局,对于权益投资者而言可选择的工具较为丰富,如何有效的把握指数之间的轮动特征,如何构建长期有效的投资组合,是投资者较为关注的问题之一。
报告《基于富国基金ETF产品的轮动策略构建——指数基金资产配置系列之四》中,我们结合宏观经济周期模型与估值、业绩、分析师预期、资金流、动量延续性等因子,构建了富国基金ETF产品的轮动策略。该模型历史表现较为出色,富国ETF产品轮动组合相较于等权组合、沪深300指数具有明显的超额收益,年化超额分别约为7.93%、14.31%。
3、五月份建议关注物流ETF、消费50ETF、银行ETF、价值100ETF、国货ETF等产品
2022年4月,富国ETF轮动组合下跌9.24%,同期富国ETF等权组合下跌8.70%,轮动组合小幅跑输等权组合0.54%。
根据4月底最新数据,模型建议5月份关注:物流ETF、消费50ETF、银行ETF、价值100ETF、国货ETF等产品。
风险提示:
本报告中涉及到的具体指数基金如物流ETF、消费50ETF、银行ETF、价值100ETF、国货ETF等产品均为富国基金旗下产品,富国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目前是方正证券研究业务的签约客户。
本报告基于历史数据分析,历史规律未来可能存在失效的风险;市场可能发生超预期变化;各驱动因子受宏观环境影响可能存在阶段性失效的风险。
金工 | 曹春晓
个股成交量的潮汐变化及“潮汐”因子构建——多因子选股系列研究之二
在股票市场中,成交量的边际变化隐含着非常重要的信息。特别是在技术分析领域,成交量被认为是股票市场的原动力。俗语“量在价先”深刻的反应了成交量的变化对于股票价格波动的预测具有指示性作用。
对于个股而言,每个交易日的240分钟里,有的时候成交量高,有的时候成交量低。成交量高的时刻宛如大海的高潮,个股交投活跃,股票价格波动也相对较大,成交量低的时刻则犹如大海的低潮,交易较为清淡。股票交易从低成交量到高成交量,再回归低成交量的过程,仿佛平静的大海渐渐涨潮,达到顶峰后再逐步退潮的过程。我们将每天一次成交量由低到高再回到低位的过程,称为一次“潮汐”。本文我们将尝试从这一更替过程中,伴随股票价格变动,挖掘其对股票收益的潜在影响。
在“潮汐”过程中,当股票价格快速下跌时,表明部分原有投资者对股票的未来走势过分悲观,因此急于抛售股票,这样的过程容易导致反应过度,进而未来可能会发生补涨。反之,当“潮汐”的过程中,股票价格出现快速上涨时,表明新进的投资者对股票的未来走势过分乐观,因此急于建仓买入,这样的过程同样容易导致反应过度。我们据此逻辑构造了“全潮汐因子”,并对“涨潮”与“退潮”过程,依据过程能量的大小,进一步拆分并构造“强势半潮汐”因子与“弱势半潮汐”因子,最终合成“完整潮汐”因子。
我们对“完整潮汐”因子在月频选股效果上进行了回测,结果显示:合成之后的“完整潮汐”因子表现非常出色,Rank IC为-7.90%,Rank ICIR为-4.13,多空组合年化收益率达27.09%,信息比3.08,因子月度胜率83.96%。此外,在剔除了常用的风格因子影响后,“完整潮汐”因子仍然具有较强的选股能力,Rank IC均值为-3.47%,Rank ICIR为-2.72,多空组合年化收益率14.77%,信息比率2.53。
主流宽基指数中,沪深300成分股、中证500成分股、中证1000成分股内“完整潮汐”因子均表现出较好的选股能力,相较而言,中证1000指数成分股内表现更为出色,其Rank IC为-6.22%,Rank ICIR为-3.70,多头组合年化超额收益达13.01%。
风险提示:本报告基于历史数据分析,历史规律未来可能存在失效的风险;市场可能发生超预期变化;各驱动因子受环境影响可能存在阶段性失效的风险。
固收 | 张伟
政府债券供给“风暴”对债市影响几何
如果新增专项债在6月底前基本发完,政府债券发行规模预测:
1)预计5-6月新增专项债发行规模分别为9975亿元左右、11000亿元左右。截止5月6日,专项债剩余2.25万亿待发,假设今年也有1500亿元专项债额度用于补充中小银行资本金,这部分专项债发行需要准备时间难以短期内发行落地,因而将其剔除。则将剩余的2.1万亿左右专项债额度按照工作日在5-6月分配。
2)国债和地方一般债通过历史的发行节奏来预测。
3)年初以来地方再融资债券发行规模是到期的1.4倍,主要是因为有再融资债券用来置换隐性债务。假设后续再融资债券发行规模是到期规模的1.3倍,以此来预测再融资地方债发行。
综合来看,5-6月的政府债券净供给规模将分别达到1.57万亿和1.89万亿。需要指出的是,如果专项债发行量很大,那么国债发行可能会减少,以避免发行量过度集中。但这并不改变供给压力大的判断,预计平均来看5-6月的政府债券净供给会在1万亿左右。
复盘过去,在政府债券净供给压力大的月份长端利率存在上行压力。我们以当月9000亿政府债券净供给作为判断政府债券供给压力大的标准。复盘2017年以来,共出现过8个月份政府债券净融资额超过9000亿元。尽管央行在这些月份倾向于加大资金投放,以维护资金面平稳。但大多数时候利率依然倾向于上行,其中7个月份10年期国债收益率震荡上行,平均上行7.7bp。仅21年12月由于央行降准释放1.2万亿资金,并且市场对后续货币政策宽松预期较强,从而带动当月利率下行5.0bp。
政府债券供给虽然不决定利率趋势,但是会改变节奏,短期利率或震荡小幅上行。综合上文我们的分析,首先,从历史经验来看,政府债券净供给在万亿左右的月份,长端利率上行概率高。其次,政府债券发行放量,将使得对债市友好的资金面也可能会收敛。5-6月的资金面宽松度或不及4月份。因而我们判断利率可能震荡上行,但是调整的幅度不会很大。一方面是因为当前的经济基本面还偏弱,地产销售面积增速处于低位,尚未见到实质性拐点,地产链条偏弱。另外,居民收入承压,消费恢复慢。经济基本面尚不支持债市大幅调整。另一方面,央行也会加码资金投放来对冲政府债券的发行,不排除降准,这会减弱资金面大幅收紧的风险。
风险提示:货币宽松不及预期,疫情快速缓和,经济恢复速度超预期。
市场&中小盘 | 赵伟
政策不逊2008 结构参照2008
当前经济面临的下行压力较大,但相对应的,政策的释放力度也将超前,我们认为在货币工具的使用有所受限的情况下,财政政策的释放力度将不弱于2008年,而在此情况下,5月的结构行情也将以前期超跌板块的反弹为主。
操作上,淡化指数、注重个股,抗跌必抗涨,关注跌出来的机会,坚持“三低”策略择股,短线关注超跌,逢低关注券商、新能源、半导体、信息技术、计算机、互联网、军工及超跌中低价股,中线关注“三全”及“中字头”,继续回避退市风险股及4月涨幅居前股。
风险提示:本报告基于技术分析和近期重要市场信息做出的综合判断,不构成投资建议,市场可能发生异于预期的重大变化。
核心推荐
科技&电子 | 陈杭
北方华创:业绩持续高增,3倍超前采购印证订单充沛
4月28日,公司发布2021年年报和2022年一季报。22Q1公司实现营收21亿元,同比+50%;归母净利润2亿元,同比+183%;扣非后归母净利润1.55亿元,同比+382%。
受益高景气扩产和平台化布局,半导体设备业务同比高增71%。受益于下游晶圆厂高速扩产,公司各品线设备持续放量,2021年实现全年营收97亿元,同比+60%。其中,半导体设备收入71亿元,相较2020年42亿元同比增长71%,继分下游高需求驱动,实现营收17亿元,同比超预期增长47%。
盈利预测: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55.4/202.4/272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0.2/30.1/38.0亿元,维持“强烈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扩产不及预期;产品研发不及预期;贸易争端与疫情影响上游供应链。
科技&电子 | 陈杭
中微公司:刻蚀翻倍增长,盈利能力大幅提升
4月28日,公司发布2022年一季报。22Q1公司实现营收9.5亿元,同比+57%;归母净利润1.17亿元,同比-15%;扣非后归母净利润1.86亿元,同比+1578%。
刻蚀设备超预期翻倍增长,MOCVD静待交付贡献收入。22Q1公司实现营收9.5亿元,同比增长57%,其中刻蚀设备收入7.14亿元,超预期实现翻倍增长;MOCVD设备收入0.42亿元,同比下降68.59%,主要原因为公司新签的Mini LED MOCVD设备规模订单尚未确认收入。截至3月底,公司应用于Mini LED的MOCVD设备在手订单已超180腔,未来随着产品逐步交付也将持续助力公司收入增长。
盈利预测:我们预计公司2022年-2024年营业收入45.6/63.0/83.2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1.1/14.5/18.2亿元,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扩产不及预期;产品研发不及预期;贸易争端与疫情影响上游供应。
军工 | 鲍学博
振华科技:业绩高增长、盈利能力显著提升,22年业绩有望保持较快增速
4月29日,振华科技发布2021年年报和2022年一季报。2021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6.56亿元,同比增长43.20%,实现归母净利润14.91亿元,同比增长146.21%;2022Q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8.86亿元,同比增长44.16%,实现归母净利润6.07亿元,同比增长146.21%。
点评:
1、受益于行业高景气,公司经营规模和效益创新高。2021年,公司高附加值、高性能及新研产品在重点领域的应用得到持续提高,产品结构改善叠加规模效应,公司盈利能力显著增强。2021年,公司实现营收56.56亿元,同比增长43.20%;整体毛利率60.82%,同比提升7.24pcts;整体销售净利率26.47%,同比提升11.21pcts。
2、存货大幅增长,公司生产旺盛。2021年年末,公司存货18.46亿元,同比增长68.32%,分项看,原材料、在产品和发出商品存货账面余额分别为4.38亿元、5.39亿元和7.95亿元,分别同比增长75.07%、39.63%和93.62%。存货同比大幅增长,说明公司积极备产,生产旺盛。2022年一季度末,公司存货19.69亿元,较2022年初增长6.66%。
3、2021年一次性计提统筹外费用2.33亿元,2022年公司期间费用率有望继续下降。2021年,公司在一次性计提统筹外费用2.33亿元的影响下,期间费用率28.73%,同比降低1.08pcts。扣除2.33亿元一次性计提的影响,公司2021年期间费用率为24.61%,同比降低5.20个百分点,费用控制良好,2022年公司期间费用率有望同比下降。
4、发布2022年财务预算报告,公司业绩有望保持较快增速。2022Q1,公司业绩保持快速增长。4月29日,公司发布2022年度财务预算报告,预计2022年营业收入70亿元,利润总额25亿元。2022年营收和利润总额的预计值分别较2021年实际完成值增长23.76%和42.09%。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年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2.01、28.11、35.16亿元,对应当前股价的PE分别为26、21、16倍,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军品订单不及预期;产品价格下降超出市场预期;新产品研发、批产进度不及预期。
本文标题:【晨观方正】策略/金工/固收/市场&中小盘/科技&电子/军工 20220509
本文链接:https://www.91pjz.com/zixun/60008.html
免责声明:文章不代表91联合立场,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谨防风险。
版权声明:本文来源于91联合网站,转载请注明出处!侵权必究!